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進入水體的最后一道關卡,把好最后一道門以防止污染蔓延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工作。而在排污口整治工作中,第一步就是對入河入海排污口進行排查,摸清底數問題。作為如同地基一般的存在,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。
?
近日,在國新辦舉行的《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》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,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為排污口底數排查工作帶來了實際數據。其表示,從2019年開始至現在,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省市開展的長江、渤海、黃河排污口排查工作中,發現長江入河排污口60292個,渤海入海排污口18886個。數據顯示,這份新掌握的數量較此前分別增長了30倍與25倍。
在這份數據下,可以看到當前我國入河入海排污口情況還未清晰,可能存在大量遺漏的排污口還未規劃進整改的隊伍?;蜻€“放任自流”,或還“暗自排污”,整體來說,排污口整治仍需夯實第一步,為后續工作打好基礎。相對來說,底數摸清后,整治工作將得到更好接續。
?
誠然,排污口情況復雜、留存時間長,排查起來難度大。但數據表明,有了基礎數據,后續文章才能越寫越精彩。而在我國的流域水環境提升工作中,排污口治理更突顯其重要性。
?
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透露,在近幾年的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后,截至2020年底,長江干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體,2021年持續保持了Ⅱ類;黃河干流全線達到Ⅲ類水質標準,渤海近岸海域Ⅰ、Ⅱ類水質比例比2018年增加了16.9個百分點。其中,排污口底數排查工作的助益想來是很大的。
?
目前,各地排污口排查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新進展:
?
湖南省生態環境廳2021年完成長江經濟帶4562個入河排污口溯源,2140個排污口監測工作,湖南株洲湘江沿岸天元區范圍內在去年完成67個排污口排查工作,今年將繼續完成其中22個排污口的整治工作;陜西去年共排查排污口5521個,并將黃河干流105個存在問題的入河排污口全部整治完成……
可以看到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速度正在加快。此外,會議還明確地表示,哪里的水污染情況突出,哪里就有排污口的存在。根據此經驗,如若還存有污染情況嚴重的水體,就能夠以此為切入口,展開排查,解決污水直排、亂排、偷排等問題。
?
再加上《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》明確的目標,到2025年實現完成七個流域、近岸海域范圍內所有排污口排查,明確來說,在只有3年多的時間里完成排查全覆蓋的任務量大、挑戰難度高。單靠一方力量是遠遠不夠的,未來排查整治工作還得需要各方的力量支持,除了國家政府機構,個人與企業都要積極加入其中,共促水環境綠色提升。